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4的文章

咖啡烘焙機的一個階段.......(十)

圖片
咖啡烘焙機的一個階段.......(十) 直火機、半直火、半熱風、電熱管、紅外線燃燒器........ 最近又查詢了 Loring的全熱風烘豆機。 直至今天自己製作的烘豆機,發現到一點,花最多時間的居然是取捨這一點,功能的平衡性是最難調整的,也許你可以什麼功能都加上去,但是,有必要嗎? 電熱式烘豆機個人覺得有其極限,原因是當烘焙量逼近2~3kg,一般家庭的電實際上就有可能超載,如果硬要調整至110V的電源,家庭用電應該會直接跳閘。 電熱烘豆機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成熟的產品也有許多: http://www.coffee-tech.com/products/shop-roasters/solar/ 不過仍是要思考電熱管與瓦斯燃燒器的最大不同:升降溫的靈敏度。 電熱管有一個最大的好處,不需要氧氣。所以瓦斯燃燒器需要的新鮮空氣(環境溫度)與一定的流動速度(加熱空氣)造成熱風溫度不穩定,電熱管是可以避免的。 不過根據之前製作的經驗,電熱管的升溫與降溫不如瓦斯燃燒器來的靈敏,但是恆溫的效果非常強,如果要走北歐烘焙的方式,一爆時調整溫度會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因為降溫的靈敏度下降,所以需要靠經驗來判斷提早降溫的時機。 而升溫的狀況下,豆量的多少影響相當大,如果滿載的話,瓦斯燃燒器可以調整火力,電熱管的加熱可能會略有不足。所以要看是用什麼方式控制電熱管。 個人當時是採用溫度控制器控制電熱管,一開電就是最大功率,直到溫度達到設定值就會關閉,與常見的電壓調整功率大小不一樣。這樣的控制方式一方面是安全性,一方面考慮到溫度穩定。所以風門就至關重要。 加熱器的溫度接近恆定的狀況下,風門的大小調整空氣流量,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溫度的上升下降。 而台灣的環境由於濕度高,很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加上國內製作的機器對於保溫不是很重視,所以半熱風半直火變成直火大於熱風,加上濕度的影響,多數只能靠加大火力來調整熱風的效能。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加大抽風機的效能,於瓦斯燃燒器的部分製作擾流板,可以在瓦斯效能不變的狀況下,提高瓦斯的利用率。 利用熱風的原理來加熱空氣,多少可以降低環境溫度的影響。 電熱烘豆機1.2kg的組立示意圖。

直火烘豆機.........

圖片
朋友嫌家用的烘豆機太貴...... 反正是玩玩,所以另外做了一台簡易的直火烘豆機。 烘焙量:50~500g 所以參考了一些烘豆機,修修改改,能刪的刪,該留的留。 結果如上。 有可調速馬達、風門、下豆門、入豆口、取樣勺、感溫線、簡單的集塵桶、冷卻盤(分離式)。 烘焙桶因為工廠剛好沒料,只好用兩層。 背面的樣式,簡易的風門與風管。 後來被說了一句話:其實我只需要一顆馬達而已..........

青創貸款的某些感觸........

昨天去銀行對保。 後桌的短髮少女(?!)跟銀行人員的對話讓我生出諸多感觸。 銀行:.......所以妳的意思是已經把20萬花完了?都花在哪? 少女(?!):因為我想要找以前的同學回來一起做設計,現在就賣一些衣服、帽子、飾品等等很有設計感的商品,已經把所有的錢花在裝潢跟租金上了,光是房租與押金,還有店面的一些貨,就已經沒有錢了。 銀行:那妳有什麼單據可以證明妳的支出呢?  少女(?!):沒有單據啊,錢都付出去了。  銀行:那妳怎麼經營? 少女(?!):我的朋友們說我只要開個頭,大家就會回來幫我,所以我想說開店,樓上再成立一間公司,讓大家回來做設計、文創。 銀行:所以妳的租金包括二樓? 少女(?!):對啊,一樓是店面,二樓是要來開公司的。 銀行:可是妳的註冊資本額才兩萬。 少女(?!):那是寫錯了,少一個零。 ................ 雖然少女(?!)一直強調朋友們很有才華,大家會回來幫忙等,聽在耳裡總覺得不靠譜,也虧得銀行員可以有耐心的跟她解釋。 後來對保完就先離開了,不知道後續。 現在想想,年輕人剛接觸社會,雖然多少累積了一些經驗,對於銀行卻都是遇到了才開始學習如何跟銀行打交道,然而在沒有經驗跟預期心理下,除非遇到好的銀行能循循善誘,或是妳的點子真的是可以賺錢? 有些朋友問我如何借青年創業貸款? 總是先聊聊,當談到具體的方式時,朋友們總是覺得太過複雜或是時間太久。 然而這些都是要有一定的準備,才能在預定的時間裡借到款項。 如果想著立刻就要借到錢,除非有不動產或是良好的信用(良好的信用要靠時間累積),否則只能從親朋好友間下手。 現在的教育先不論其他,對於金錢的運用並未有太多的著墨,以致年輕人出社會總是用跌跌撞撞的模式在探索著環境。 也許是一種方式,可是在夢想的前進中,是不是可以花點時間學習一下跟銀行、金錢之間的知識呢? 只是想想

之所以泡咖啡而烘咖啡?

玩咖啡也有好幾年了,談不上研究或是專精,只是自接觸咖啡開始,從隨處可見的罐裝飲品到所謂的咖啡文化,也不過只是比一般人多深入了一點點而已。 原本只要有罐裝咖啡,那個年代最常看到就是鐵罐裝的“伯朗咖啡“,不然就是賣場中常見的三合一隨身包;喝咖啡,這種事好像非得到“咖啡店“才算稱的上。 不曾去過咖啡店,只有高中時認識阿丸後,常到他家裡喝阿丸母親泡的咖啡,那時連虹吸壺都不認識,手上沒幾毛錢的胖重,去咖啡店?只能說說笑笑。 大學後,某位好友讀了軍校,那位仁兄也稱的上是一表人才,偏偏就是交不到女朋友,軍校又是規定休假時間,於是,每當休假便找來胖重家裡;然而,胖重無其他嗜好,看書而已,一不花大錢二不花力氣的休閒活動。兩個沒錢的男人能做啥? 泡咖啡啊! 秉持著節儉美德的胖重,從圖書館借來十幾本跟咖啡相關的書籍,林林總總的看了遍,結論是,喝了再說。啥紅酒酸味苦味甜味厚實感、卡布其諾拿鐵黑咖啡,沒試就是不懂。 器材當然是從濾泡開始。 濾杯、茶壺、濾紙,咖啡呢?一律從最便宜的綜合豆開始。 當然,隨便泡泡能好喝到哪裡去,就算是咖啡豆,也是放了好幾星期不新鮮的那種,不會保存啊。 再來,搜尋論壇找資料,有點小錢就上咖啡店,一來二去的,也沒弄出真的自己覺的好喝的咖啡出來,頂多讓自己的味覺遲鈍了些,不論啥味道都吞的下去....... 後來工作一陣子後,才發現 阮 囊羞澀的狀況下要維持一般生活水準下還能喝杯咖啡,無論時間或金錢都是力有未逮。 後來接觸到烘豆這件事,僅是上網找資料時,才發現烘豆並未如自我想像般困難,當然指烘焙咖啡這個行為。才開始嘗試烘焙咖啡,而當時可以烘焙咖啡的資料或多或少都是從日本來的,也因此開始了手網烘焙的歷史。 而從手網烘焙的黑歷史中又認識台中的烘焙師,也是機緣巧合下,才發現烘焙這件事比自己想的還要複雜許多。自製烘豆機也僅是作為個人對於烘焙咖啡這件事的一個心得。 烘著烘著,負評不少,好評亦多,但也都稱不上能開店做生意的程度,就阿丸的說法,沒有經過與消費者搏鬥的考驗,僅僅自爽的自家烘豆,只能說是在經濟條件不許可的狀況下,自我調侃的一種美好消遣而已。 烘焙還在繼續。

致敬這件事.......

不可否認的是,近來國內烘豆機製造廠商紛紛向國外大廠致敬,說來也有趣,國外大廠動輒數十年甚至百年,反觀台灣的廠商,多是轉業的狀況。 就是原本不是做烘豆機的廠商,現在紛紛開始製作烘豆機了。 於是世貿展上紛紛出沒造型極為相近的烘豆機。消費者一般眾星拱月國外大廠的烘豆機,一邊諷刺著國內的製造商。 除了消費者的需求,也反映出了台灣廠商的無奈。即使佔了世界七成工具機市場的台灣,售價仍然無法達到與國外大廠的價格一致,紛紛是以兼顧多用價格低廉的優點吸引顧客。 重點是價格低廉! 然而已經出現價格比我們更低廉,更無視專利法的製造商。 至於這製造商我想不用說,大家心裡也有底。 於是轉業的狀況開始出現,當工具機從一年銷售200台降至40台時,只能想方設法的開發或拼命接代工,也因此製造烘豆機的契機開始出現。 做農機的、做包裝機、做自動控制........... 原因是,小型烘豆機的開發成本相對低廉,甚至有國外的成熟機型可以參考。 說來諷刺,消費者願意花大錢購買進口機器,對於國內的機型甚多不屑一顧,不可否認的台灣的廠商製作的機器有太多向大廠致敬的痕跡,往好的方面想,這也是台灣廠商開始有新的思維。 與其要說創造,不如說台灣廠商的強項是修正與適應性,然而這也容易淪落到代工的狀況。這可以歸咎於很多的原因。然而目前的狀況如此,不如來想想如何在這樣的紅海中邁向另一個藍海。 製造廠商的自我提升與適應,那消費者是否也能樂見其成呢? 莫再以大廠的角度來不屑台灣的廠商,多給大家一點空間如何? 畢竟,開發製造銷售的年資差距擺在那。 台灣也有不少小型烘豆機出口至國外,消費者反應熱絡,如果一直以40~60萬的機器來要求10萬不到的機器有相同的效率機能,可否反想自己能否付出那樣多的金額給這些小機器呢? 可以多想想

品牌的迷思.........

品牌的建立,最大的好處是? 消費者可以減少花在選擇商品的時間。 廠商可以減少行銷上的花費。 當市場上已經被既有的品牌建立起一定的秩序時,是否會缺乏後進者的競爭而逐漸失去該市場的活力呢? 也許這過於杞人憂天,然而重新去思考市場的規模,就會發現小地方的品牌迷思比想像得更重。 之前讀過的一些關於企業行銷的案例中,以較近的日本來看,有趣的是日本當地的醬油味噌品牌之多,卻又能擁有一定的銷售量,尤其是在地的小型工廠,僅僅一地的小型醬油工廠,年營業額也能達到一億多日圓,產品輻射範圍涵蓋僅當地縣市。 而台灣的中小企業,年營業額多點的可以達到一億多新台幣,少點的幾百萬新台幣。可是就品牌的建立似乎只限制在少數較知名常聽見的企業名稱。 關乎企業實力與環境限制的迷思,造成台灣中小企業對於品牌的建立產生裹足不前與恐懼的心思。我想,沒有人會忽視品牌建立的好處,然而考慮到品牌建立的初始與過程,似乎就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 導致國內品牌的可見度相對較微弱,而國外的品牌屢見不鮮,諷刺的是許多的外國品牌仍是由台灣代工。頗有本末倒置之感,俗話說:遠來的和尚會念經。是否就是一種台灣既有的現象? 製作烘豆機的過程,建議不少,卻多是從進口品牌烘豆機來的經驗談,對於國內廠商製作的機器,多數人負評多過於好評,卻少有人反省自己的烘焙技術可否完整的操作機器。國內的烘豆機,大家的抱怨聲不斷,買的人仍是不少,卻又嚮往著進口的烘豆機,一概而論的用進口的品牌評論國內的烘豆機,卻未曾想過,國內製作烘豆機與進口的幾大品牌的年齡之差,拿對方少說五十年的生產經驗來比較國內品牌的稚嫩,在抱怨之餘可否給多點的建議呢? 光說燃燒器的不同,國家規範的不同,電熱瓦斯的不同,卻又往往不明其理的比較,這對於製作機器的人來說,是否又是一個望而生怯的難關。 仍得想想。無論消費者或是製作機器的人.......

改機⋯⋯

圖片
幫朋友改機的一些狀況。 朋友的朋友的委託。 還沒拆機前還抱持著妄想,應該很簡單吧。 只不過裝個風門.......... 只不過換個火排.......... 只不過改個攪拌葉片........... 只不過加個取樣棒...... 就這樣而已........... 做到差點哭出來,因為沒有規格,只能一邊量一邊做。 空間又小。 空間又小........... 不過,終於完成的狀況下。 取樣棒.......... 火排......... 銀皮終於抽出來了。(內心充滿了感動,此時已經是晚上11:30) 完成的樣子。趕緊交機......

關於加熱這件事.......2

圖片
由於抽風馬達的功率增加。 所以嘗試加裝擾流板(熱交換) 效果不錯,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瓦斯爐火附近的空氣溫度提高不少。 烘焙巴西的效果,味道相當的乾淨。在這幾天氣溫不高的狀況下....

咖啡冷卻器......重現江湖!

圖片
以下做法經過數年的沉澱。 說實在的,咖啡冷卻器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有真的發展過嗎?),才會發現,這個部件既簡單卻又沒什麼人做。 一台簡單的渦輪風扇1千多元 一個垃圾桶? 所以呢? 因為剛好我住的附近就是做金爐的,於是靠著臉熟拜託對方幫忙一下。 只是多加了一個圓面架在中央而已,挖個洞,下面塞一台渦輪風扇。 大致上的作業,用剪刀可以解決。 朋友要了一台大的,作為第二段冷卻用(連續烘焙時)

關於加熱這件事......

圖片
設計烘豆機的過程中發現一點。 空氣的加熱。 台灣常用的瓦斯分為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 桶裝瓦斯(LPG)填裝的是液化石油氣,還有逐漸裝設的家中使用的天然氣管線。 以壓力來說,桶裝瓦斯的壓力大於天然氣管線,因此裝設的瓦斯燃燒器的火嘴的瓦斯噴頭的孔徑大小也會不一樣,因此用於桶裝瓦斯的爐具,要改裝為天然氣使用或是相反的話,瓦斯爐具本身也要修改,不能直接換用,否則因為壓力不同,會造成瓦斯燃燒不完全或瓦斯火力過大。 談到這點就要來談談瓦斯燃燒後的產物:水、二氧化碳 先不論二氧化碳,水才是重點。 咖啡烘焙希望能將咖啡豆中的水分去除一定的比例,稱之謂脫水,而瓦斯燃燒後又產生水,於是直火或半熱風的機器就會遇到一點,脫水不夠的狀況,尤其是下雨過後,濕氣重的地方。 所以可以想見的方法有二,一是降低環境的濕度。 二是提高進入烘焙桶熱風的溫度。 第一個解決辦法:搬家嗎? 這大概是最不可能的方式。 所以重點放在第二點,提高熱風的溫度。 空氣加熱需要的是熱源與時間,所以在熱源固定的情況下,增加空氣加熱的時間。

生活中還是有些什麼的......

剛好進入了一個過渡時期。 從烘豆機做出來,經過修改,然後從google sketchup畫的圖,再學solidwork繼續畫圖。 圖畫完了,交付工廠。說真的,也沒畫完多少,主體有了,剩下的就是細節。 許許多多的細節。 等待的過程中,家裡的工廠也算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利息仍然繳著,工廠也順利運作著。業績不外如是,畢竟,這一波的食品風暴,影響很多。 剛好閒下來了。雖然說閒,其實也就是把許多自己做的事推到別人身上。 送貨有人送了,倉管有人管了、進貨有人負責了,收帳有老弟在處理。也就學習繪圖軟體的過程中稍微有點混亂。 突然自己發現,每天零散的時間又增加了。 以往零散的時間加起來約或1小時,而今或多或少都有3小時以上。 於是可以沾沾自喜的說自己的效率增加了嗎? 也許吧。 朋友說趁此時好好休息一下。 那想想現在的狀況,也許可以稍稍放鬆?畢竟,整天也不知道在緊張什麼? 大概是以往被債追著跑的後遺症。 由於讀著金剛經,有點看淡了自己的人生的意思。 談不上有所得,讀著讀著成了一點習慣而已。 只是會發現,自己少了點衝勁。 接下來,繼續玩下去的還有什麼呢?

咖啡烘焙機的一個階段.......(九)

咖啡烘焙機的一個階段.......(九) 烘豆機是閒暇的消遣,然而進入完成階段,花在其中的時間就逐漸增加。 家裡的人雖然不說什麼,看表情也知道,這些時間用在家裡的工作上會較符合多數人的心意? 做得愉快,即使中間環節問題不少。 同伴設計的曲線紀錄程式也進入到實機測試階段。 然而,多數人眼中的我是瘋子嗎?  ....... 近日應朋友要求,改機一台小型直火烘豆機。 拆機後,感觸不小。 烘咖啡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然而要進行到改機的階段,除非是內心的DIY精神發作,或是對於烘焙有更深的想法,我想應該是對於機器的適應的過程與將自己對於烘焙的想法印證在烘焙的過程中。 該機器確實不好烘焙。 這一個單純的現實,所以使用者想改機。 根據要修改的方式,清單如下: 1.抽風口加大 2.增加一組風門 3.加大火排與烘焙桶之間的距離 4.增加一組火排 5.加設取樣勺 鐵工的師傅頭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