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2的文章

咖啡的酸與否???---part2

Espresso味道濃厚,即使添加牛奶等也不易失去咖啡的味道。 如果要求一般人直接飲用Espresso,在口中直接炸開的複雜味道很是能衝擊味蕾的承受度。 如果已經習慣飲用添加牛奶、糖的咖啡,那對於過於複雜的味道大腦會直接歸類於"苦",因為味道太過於強烈與複雜,然而再逐次的品嘗,讓大腦與味覺器官慢慢的適應,卻能逐漸感受出對大腦而言未受訓練的味覺器官所感受的"苦"之一味。 曾經喝過某一支咖啡豆,根據該杯測資料中提到尾韻有不一般的澀味,總想著澀味何來好喝之有? 卻是品嘗過後重新調整自己對澀味的認知,淡淡的巧克力尾韻中帶著一股細微不易查覺又真實存在的澀味,是舒服的。 舒服的澀味! 那股澀味更加強調了薄荷巧克力的深度。 也許人們經歷過了許多事後,會發現令人難過的經驗總是能讓人成長,總在痛苦過後才能細細體會成長的程度......

Cafe' Dream~~~

『加拿大溫哥華,一個出生自該地並不喜歡咖啡的女孩子,來到台灣喝到了第一杯Siphon沖煮的咖啡,三個月後在台北開設了自己的咖啡店。 最早只是陪著媽媽回到台中,陪著媽媽一起去她習慣的咖啡店,隨著媽媽一起度過那待在咖啡店的時光,那不同於溫哥華常見的Espresso,是媽媽喜歡喝的黑色咖啡,有許許多多的種類也有許許多多的味道,第一次看著剛烘焙好的咖啡豆出爐,第一次自己煮咖啡,這是我從未了解的世界。 媽媽很訝異我想要開始學習咖啡,教我烘焙咖啡的鄭先生很是辛苦的一邊教我中文一邊教我咖啡,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學到了許多,也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我想告訴大家的,應該就是這一份無以名狀的感動~~』 以上是因緣際會撰寫的facebook粉絲專頁某咖啡店的關於的簡介的故事???? 事實上於我而言,現實總是讓我驚訝到說不出話來(英文不好,溝通不良...) 上次有這樣的感覺是啥時,大概是幾年前從大陸回到家時,女友避不見面、老爸跟我說公司缺錢要跳票的時刻吧... 那段過去確實很夢幻,卻不是可以拿來用夢想二字帶過的故事,先略過不談。 總之,某天晚上我接到了朋友電話,說說烘豆機何時要搬、生豆何時會到等等,說著說著就問了:「你有認識在台北吧台經驗豐富,了解咖啡豆,英文可以溝通,有經營咖啡店經驗的人手嗎?」 「誰要請人啊?」 「那位學烘豆要回溫哥華開店的女孩子啊。」 「喔,那台北是?」 「她在台北開店了。」 「不是說要回溫哥華開店!?」 「......總之她在台北開店了!」 「那去哪裡找這樣的人?」 「所以看看你有沒有認識的?有嗎?」 「何時要開?」 「下星期左右。」  「去哪找人?」 「所以問問你有沒有認識的。」 「要有吧檯經驗又要能立刻上手又了解咖啡豆的......不然我去打工好了。」 「好啊好啊,你去我們也放心。那我馬上打電話跟她說。」 「...........」 第三天,我到了台北,見了面,約定好時間就上工了。 從賣海產到賣咖啡,讚!

咖啡的酸與否???

「怎麼那麼酸?」 「很順!」 「不會苦啊?」 「會甘呢!」 台灣大多數人對於咖啡形容的詞彙,不外乎如此;相較於美國所制定出來風味集錦,可是大大的貧乏。水果味、果醬調性、杏桃味、濃烈口感、當地種植的莓果酸味??? 正如現在幫忙工作的老闆所問:「藍莓的味道你知道嗎?」 沒品嘗過怎麼知道! 台灣有桑葚、有草莓,就是沒有藍莓啊! 吃到的藍莓味,都是糖漿、添加物所製造出來的濃烈風味。 這樣一來,怎麼都無法比較出來藍莓味究竟是如何味道,畢竟擁有真實藍莓味道記憶的台灣人仍然少數。 那我們仍照本宣科的從國外杯測資料中說出,中度烘焙中帶著強烈莓果調性與明顯的藍莓酸味?? 頗有點自欺欺人之感。 如果改成:中度烘焙時會出現明顯的蟑螂味,並帶著未熟草莓的酸味。 該敘述相當直觀與非常的有感覺!不是嗎? 但是這樣寫就少了點優雅樂趣,所以繼續偽裝,透露著想像中臆測的風味傳達給客人..... 正如那點滴酸味中延伸出的龐大商機與故事,品嘗者口中的酸味提點著曾經的記憶,曾經偷吃過的李子酸、情侶間花前月下的青澀酸、甜酒釀中的醇厚感?? 酸味提點出的是人與人交織的故事。 只是用了不一樣的字詞點綴著~~

今天很熱,來點咖啡吧!

圖片
這幾天熱的不得了,店裡開著冷氣當然不覺得,從外面走進來的人可是大喊吃不消! 所以來點暢快的咖啡吧! 輕快的顏色使妳愉悅,透明使妳會心一笑,酸酸甜甜帶點咖啡甘味調性,只留下清爽的回味無窮~~